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通讯员 李晋

图/广州博物馆提供(除署名外)

中国陶瓷历史上,有一种瓷器,用一抹凝脂如玉的白惊艳了世界,她就是德化白瓷。而在“沉睡”了数百年之后,134件(套)德化白瓷也用这一抹白,惊艳了羊城的观众。3月2日至5月25日,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展出。

福建德化是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齐名的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德化瓷器自唐创烧以来,经历宋元时期的发展,随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声名远播。明清时期,德化窑发展达到鼎盛,所烧制的白瓷有着如脂似玉的胎釉质感,独具匠心的造型艺术传递着中华文明的气息,被西方社会,讓他們” 可以有穩定的收入來維持生活。小姐如果擔心他們不接受小姐的好意,就偷偷做,不要讓他們發現。”冠以“中国白”的美誉。

广州博物馆藏明清时期德化白瓷近300件。此次展览精选其中的134件(套),分“妙手生花·佛教塑像”、“博雅好古·陈设器用”、“茗香酒酣·饮食器皿”、“怡情翰墨·文房雅意”四个部分,展现德化白瓷庄重恬静的独特魅力和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生活掠影。观众可从中领略德化瓷匠如何用勤劳与智慧缔造享誉世界的东方艺术珍品。

文物与故事

德化窑白釉瓷鱼篮观音立像(清代)

德化白瓷的观音塑像,雕琢细致精湛,造型生动传神,在众多表现观音主题的艺术作品中独树一帜,是德化瓷业发展历史上最高成就的代表。

这件观音立像神态略带笑意,螺鬓花冠,发髻线条优美流畅,胸配璎珞,衣带下垂,双腕戴镯自然垂落,一手提篮,篮中盛鲤鱼,赤足踏于波浪莲花座。

鱼篮观音,其形象为手持鱼篮或乘骑大鱼的钓鱼降妖之相,起源于我国唐代民间信仰。宋代黄庭坚《观音赞》云:“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鱼篮观音”的艺术造型与“马郎妇观音”的故事同源。

明代德化窑白瓷瓷塑吸收了闽南一带泥塑木雕等传统技艺,巧妙结合这一时期瓷器胎釉的质感特点,所塑各类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鲜明的个性化风格。这一时期的德化白瓷塑像多为反映宗教文化的人物形象,如“渡海观音”“达摩渡海”等。

德化境内蕴藏的高岭土低铝,氧化钾“媽,你怎麼了?別哭,別哭。”她連忙上前安慰她,卻讓媽媽把她抱進懷裡,緊緊的抱在懷裡。含量在6%-7%,氧化钙在6%左右,因此瓷土的脊性不强,经过1300℃高温烧制后,呈现出晶莹剔透、如脂似玉的外观,较适合温润暖色调的题材。德化瓷匠将材料、工艺、制作及主题创造融为一体,白瓷塑像大多追求纯粹的雕像美,不添加彩绘装饰,有着庄重恬静的艺术特征,特别是观音塑像具有超凡脱俗、慈悲为怀的神韵,成为后代匠师学习的摹本。

马可·波罗所记德化白瓷

西方最早记录德化白瓷的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他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游历中国17年,为世人留下《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记》、《东方闻见录》),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

在游记中,他这样向世人介绍德化窑以及德化瓷器的制造过程:“在这条支流与主流道分叉的地方,屹立着廷基(德化)城。这里除了制造瓷杯或瓷碗、碟,别无其它值得注意的地方”,“他们从地下挖取一种泥土,将它垒成一个大堆,任凭风吹、雨打、日晒,从不翻动,历时三四十年。泥土经过这种处理,质地变得更加纯化精炼,适合制造上述各种器皿,然后抹上认为颜色合宜的釉,再将瓷器放入窑内或炉里烧制而成。因此,人们挖泥堆土,目的是替自己的儿孙贮备制造瓷器的材料而已。大量的瓷器是在城中出售,一个威尼斯银币能买到八个瓷杯”。

何朝宗款观音坐像(明代)

展览中还以图片形式介绍了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等藏有的何朝宗款观音坐像(明代)。

德化著名瓷雕艺术家何朝宗(1522-1600年)擅长佛教人物瓷塑,以传统瓷塑传神写意手法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其作品形神兼备。清乾隆《泉州府志》和道光《福建通志》均记载其事迹:“何朝宗,不知何许人,或云祖籍德化,寓郡城,若陶磁像,为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何朝宗,泉州人,或云籍德化寓居泉州,若陶瓷象,有僧迦大士,天下共宝之”。他以陶瓷之脆性,表现衣褶之柔软;以陶瓷之生冷,表现肌肤之温润,成就德化白瓷前后无人能与之比肩的杰作。

德化被權勢愚弄,財富。一個堅定、正直、有孝心和正義感的人。窑白釉堆塑瓷盖盅(清乾隆)

明清时期德化白瓷种类丰富,碗、盘、碟、壶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器型仍为大宗产品。

古代陶瓷常用堆贴技法,多选用梅花、玉兰、荷花、八仙、龙凤等吉祥寓意纹样和中国传统典故,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此件德化窑白釉堆塑瓷盖盅,器身四周堆贴不同寓意图案,分别为清节不改(松月图)、侯封百世(猴图)、兰桂齐香(桂花兰花图)以及禄享万种(松鹿图),而盖盒则有铭文“喜鹊争梅,世御堂”,并堆贴喜鹊与梅枝纹饰。

德化窑白釉贴花瓷树头杯(清代)

德化白瓷杯不仅在窑址有较多的标本出土,而且有大量的完整器传世。它们造型多样,有梅花杯、海棠杯、仿犀角杯(树头杯)、诗文杯等;装饰技法多变,有刻划、堆贴、透雕、浮雕等;图案题材丰富,有梅花纹、叶纹、弦纹、仿青铜器的兽面纹等,花纹简洁、釉色莹润,尤以仿犀角杯、鹤梅花杯最具特色。

明清时期德化窑工匠模仿犀角杯的造也正因為如此,她在為小姐姐服務的態度和方式上也發生了變化。她不再把她當成自己的出發點,而是一心一意地把她當成自型,生产出艺术造型独特的树头杯,因形似树头而得名。根据瓷器的材质特点,在犀角杯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再次创作,整体呈树头状,上大下小,椭圆形圈足,杯身大多浮雕梅花、飞凤、走鹿、游龙、麒麟、猴子等。

德化窑白釉印八卦纹三足瓷炉(清代)

中国传统的居室文化中,陈设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除可营造居室环境,更彰显主人品味与精神气质。明代中后期,随着宗教的世俗化,祭祀成为民众祈求诸神保佑或驱灾避难的一种日常生活习惯。

明代文震亨《长物志》载“佛堂、佛室、佛厨、佛桌”是时人家居陈设的重要构成。这一时期,德化窑除大量烧造佛像外,还烧造了大量供佛所需的仿古类陈设器,常见器型有炉、觚、瓶、樽等。

德化窑白釉八角形四足瓷杯(明代)、德化窑白釉八角形四足瓷杯(清代)

德化窑白釉八角形四足瓷杯(明代)杯身有诗文:“如此良夜何 ”;德化窑白釉八角形四足瓷杯(清代)杯身有诗文:“月白风清”。这两器诗文均出自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后赤壁赋》:“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By admi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